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的工作能力,对工作的热诚,把关注投射在他人对同性恋等群体的看法, 我们难容纳异议者。多元文化在大马艰难生长,其一原因是文化间的交流除了美食上的互相欣赏外,就无他处。
维护自身传统文化习俗,以捍卫为名,拒绝了解他族文化,拒绝了解现代化思维,这是我国固有现象。
不接任青体部职缺的努曼,是不是同性恋,还是只是为lgbt群体发声支持而已,我不晓得,但这都可以和他工作表现无关。
近期吉兰丹有两老婆的中年男子欲娶十一岁女童,虽声言会等到女童十六岁才娶过门,这事儿反被吉兰丹政党领袖护驾。这凸显传统文化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地位,也趣味了传统价值观被现代化嘲讽得东歪西倒。
改变既往的做法,被冠以违背传统的恶名。延续旧有做法,则被戴上捍卫传统文化的高帽。一群人团结起来,示威发声,于是民主社会按他们所想的作。
反击声音在哪儿呢?未能聚集的零星个别声音,只能在面子书上在各个小群体愤愤不公,然后被下一则热点新闻掩盖。
同性恋,双性恋,跨性别群体(lgbt),不等同于色魔变态。看似正常的异性恋,也有许多色魔变态。像一大叔想娶十一岁女童,我就觉得有点变态。你可以抚养他,可以资助她升学,为何偏要娶她呢?
一见钟情的很大可能,就是sex。我猜大叔要嫩的,仅此而已。若大叔在娶第四个老婆时,挑上一位七八十岁祖母,或许这可能就可以证明是真爱了。
用平权角度理解,一男能娶女童,为何一老妇不能娶男童呢?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于传统文化里,若他族要我们尊重,但他们的做法就是把对外的门关起来,自己开心自己爽。从前东马有猎人头族,猎人头是他们的传统,如今他们放弃他们的传统,是否就丧失了他们族群的身份认同?
全球化契机,我们迎来普世价值,在越见保护幼童,男女平权,再到保护同性恋,双性恋,跨性别群体的基本权益上,在传统文化看来,这是道德价值的沦陷,但通过男女平权,保护儿童等方式释放劳动力,让经济更添推力,是国家发展的方向。
社会的注意力从国家,从族群,逐渐往个人身上转移,是时代变迁。其一原因可能是我们活在的当下,拥有的物质远比过去来得丰富。像过去交通不便,不得不提前几天买巴士车票,但如今有飞机有共享交通服务的grab car,上网也能预订巴士票,一家四口往往有两三辆车子代步——物质资源丰富,足以让我们在其中挑选我们喜欢的个性化产品服务。
有部日本电影,描述一村庄的老人,到了适当年龄,就必须被孩子搬上山等死,原因是米粮有限,不足以养活村庄里的所有人。
如今富贵病横行,糖尿病,胆固醇高等等成为时下人类的健康杀手,非洲也面临二手资源过剩流入的境地。生产力大增,是主要原因。过去传统限制同性恋,让一男娶四妻,娶女童。前者可能是生不了小孩的他们,浪费米粮,却提供不了孩童的出生率。而一男娶四妻,可能是战乱所致,不事生产的寡妇多,无人寄养,为了维持社会秩序,允许一男娶四妻,娶女童。
但我们当下有面对物质资源匮乏的局面吗?
没有。我们面对的是丰盛的物质资源。饭饱不是问题,问题是如何吃得健康。而那些价格特昂贵的钻石珠宝等商品,更多的是身份与荣誉的象征。
在过去物质资源稀缺的年代,酝酿了传统文化。但面对物质阔绰的当下,传统文化显然措手不及。你用几百年前的老方法活着,那是你的自由。但为何你也强烈要求他人和你一样,用过去的方式活着呢?
没伤天害理,没违背普世价值,没违反法律,为lgbt举办活动,这是罪吗?若今天猎人头族在你面前,砍你首级,你不给他剁,他说这是他们的传统文化,那你是否就不能阻止他砍你头呢?
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当下的自由文化,不经反思不经检讨,照搬照用,失智地盲从,这不会是社会发展的好开始。